C

媒体报道

Company news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杨宏伟:湖南文旅发展如何答好两道“融合命题”

发布时间:2024-07-18 12:06:00

浏览次数:4984

(转载自:中国经济时报) 

中国经济时报.

中国经济时报创刊于1994年,是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主办的一份综合性经济类日报。其恪守“对读者负责,对历史负责”的办报理念,依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强大的科研和信息支持,致力于为中国和世界读者提供前导性、客观性、国际性的高端资讯。

 

编者按

7月17日,中国经济时报刊发湖南旅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宏伟文章《湖南文旅发展如何答好两道“融合命题”》。杨宏伟在文章中指出,湖南旅游集团作为全省全域旅游产业链“链主”企业,将强化答好两道“融合命题”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争做两道“融合命题”思考者、实践者、引领者,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为湖南文旅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指引和方向前进。

 

湖南文旅发展如何答好两道“融合命题”

杨宏伟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3月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守护好三湘大地的青山绿水、蓝天净土,把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转化为旅游业的持久魅力。

湖南旅游集团(以下简称“集团”)作为全省全域旅游产业链“链主”企业,将强化答好两道“融合命题”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争做两道“融合命题”的思考者、实践者、引领者,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为湖南文旅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指引和方向前进。
抢占战略高点 把牢答题方向

紧扣“国之大者”,在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上走在前列。集团把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对旅游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扛牢主体责任,通过党委会(扩大)会议、“第一议题”、中心组集体学习、“两个融合”专题培训班、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层层抓好传达学习和贯彻落实,做到原原本本学、认认真真悟、扎扎实实干,坚决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在集团落地生根,切实转化为做好集团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和实际成效。

紧扣“省之大计”,在服务湖南全域旅游战略上主动担当。集团立足省委省政府赋予的全省全域旅游产业链“链主”企业的使命定位,坚定实施集团“521”发展战略,积极响应落实全省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倍增计划,用好全省全域旅游产业母基金和全省“又湘游”智慧文旅服务平台两个战略抓手,发挥旗下湖南会展集团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会展资源优势,加快实施全域布链、资本育链、数字活链、品牌强链、窗口拓链,争当湖南旅游资源的整合者、旅游服务的示范者、旅游产业的引领者。

紧扣“司之大事”,在推动集团高质量发展上奋勇争先。坚决贯彻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韶山核心景区管理等工作要求,成立工作专班和七个工作组统筹推进落实,助力韶山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集团“1645”行动计划落实和8项战略性、全局性工作、N项重点工作落地见效;加强与德国斯图加特展览集团、湖南高速集团、湖南省演艺集团等企业合作,相互加持赋能,携手共赢发展。
突出工作重点 找准答题路径

深入实施“文化+科技”,培育文旅新质生产力。向文化要内涵、向科技要动能、向技术要力量,积极把握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给文化建设带来的机遇,用数字技术赋能湖湘优秀传统文化。聚焦新功能,加快推广全省“又湘游”智慧文旅服务平台运用。推进省内已建成的文博场馆和重点景区的预约系统、票务系统接入“又湘游”,为省内尚未建设智慧文旅服务平台的市州、区县提供智慧文旅建设运营服务,搭建智慧文旅省、市州和景区“三级架构”,推动全省线上文旅资源整合。聚焦新场景,推动系列数字项目落地。建设推广湘绣云上博物馆、移动博物馆,高标准建设全省工艺美术交易平台,利用先进数字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创造以“文化IP+旅游+科技”为核心的增量场景,让数字科技赋能文旅融合发展。聚焦新产品,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合理利用现代科技提高旅游全过程全场景的智能化服务水平,加快打造一批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物业、智慧团餐等项目,丰富优质旅游产品供给,助力文旅产业转型升级。

深入实施“文化+旅游”,提升文旅持久吸引力。充分挖掘文化内涵,不断拓展“文旅+”边界,推动“诗”与“远方”牵手,提升旅游业的持久魅力。深入推进文旅融合。挖掘全省历史文化、革命文化、现代文化和文旅产业特色,以韶山为重点,以全省五大旅游板块组团为延伸,开发具有独特创意和地方特色的旅游线路和产品。将湖湘文化内容、文化符号、文化故事融入景区景点,纳入旅游线路设计、展陈展示、讲解体验,不断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大力发展研学旅游。深入实施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依托集团旗下湘绣所、工美所推动非遗技艺进校园、进课堂,开拓青少年非遗艺术培训市场,打造非遗研学品牌,实现非遗创新发展。架好文化交流桥梁。抓住中非经贸博览会落户湖南这一契机,深化对非文旅产业合作。发挥三湘集团驻港窗口作用,积极推动“湘”字号文化品牌“湘”飘海内外,进一步讲好湖南文旅故事,在“湘品出湘、湘企出境”中彰显国企责任与担当。

深入实施“旅游+产业”,增强文旅发展驱动力。强化系统谋划和科学布局,不断完善产业链,提升供给水平和服务质量,全力做好产业倍增文章。深化“521”产业布局。布局“文化旅游、酒店餐饮、生活服务、会展服务、旅游商贸”五大核心产业,打造“投融资”“数字化”两大产业支撑平台,发挥好三湘集团作为省政府唯一驻港企业的优势推动全省五大旅游板块组团发展。以助推韶山成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典范、岳阳全域旅游资源合作开发、衡阳市第三届全省旅发大会、张家界世界旅游目的地打造、战略性入股雪峰山文旅为切入点,组团推动省内五大旅游板块文旅融合发展。丰富高品质旅游住宿供给。发挥集团酒店板块优势,加快产品迭代创新,探索“住宿+非遗”“住宿+文创”“住宿+美食”“住宿+研学”“住宿+度假”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推动集团旗下华天酒店、阳光酒店成为文旅业场景创新、业态创新的前沿,丰富和提升高品质旅游住宿业内涵。

用好发力支点 创新答题机制

构建“大旅游”工作格局。通过作价入股、增资控股、新设控股、托管运营等法治化、市场化方式,联合市州搭建统筹开发、运营、服务的全域目的地文旅产业链运营平台,通过酒店、旅游、生活服务、会展等产业联动、“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全要素整合,提升全省全域旅游资源开发质效。积极推进省内旅游资源整合,加强与市州战略合作,梳理文旅投资项目纳入储备项目库,助力湖南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

形成“大投资”基金体系。加强与国内头部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对接,争取共同承接省级政府文旅产业投资子基金,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全省重点文旅项目投资开发。在发起设立30亿元规模的全省首支全域旅游产业母基金、20亿元规模的市州文旅子基金基础上,联合社会资本设立旅游产业多类别子基金,打造管理规模超百亿的“1+N”基金群、辐射企业规模超千亿的基金体系,推动全省文旅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打造“大聚合”人才平台。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扎实做好“聚才”“育才”“用才”“留才”工作,加大文旅行业领军人才、景区策划人才、景区运营人才、文旅产业投资人才、文旅产业数字化开发与运营人才、数字化营销人才等“六类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加快组建湖南文旅研究院,建好用好文旅行业专家智库平台,深入研究行业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探索创新发展模式和路径,着力打造湖南文旅人才集聚和输出高地。

旅游集团将切实担负起全省文旅资源聚合、产业投资、智慧服务、品牌培育、战略协作“五个平台”角色,积极融入全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文化旅游优势产业和智慧文旅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奋力交出两道“融合命题”的优秀答卷,共襄“不到潇湘岂有诗”的盛举!